2007年5月26日 星期六

台灣與大陸期刊雜誌節錄



台灣與大陸期刊雜誌節錄
分類:期刊雜誌
2006/11/09 16:05
取自台灣雜誌公會網站
台灣地區至二OO四年底,在政府登記的雜誌總數共四一八五本,唯多數為企業或機關內部刊物、社團或財團法人會訊、宗教贈閱刊物、學術研究學刊或其他特定閱讀對象之雜誌。擁有營利事業登記證於書店及書報攤公開販售,供民眾選購訂閱者,近六百種。

以下取自 商業周刊媒體集團總裁金惟純 演說
記者/翁秀琪   商業周刊媒體集團總裁金惟純14日接受銘傳大學之邀參加「環境變遷與媒體再造高峰論壇」,並以「雜誌媒體集團在大中華市場的現況與發展」發表演說。金惟純認為,大陸市場相當適合雜誌發展,台灣應善用台灣媒體人才以及成功經驗,並發展台灣的獨特性、風格及創意,一定能在大中華市場佔一席之地。
 以整個大中華市場來說,他覺得,與香港比起來,台灣有較強的文化根基,商業機制與科技背景也不差,再加上台灣是個多元社會,所以台灣雜誌在大中華市場的競爭中是有優勢的。但相對的,台灣起步晚、市場小、人才投入度低且資金缺乏,則為台灣發展劣勢。
 金惟純提到,台灣雜誌並不是發展初期,但也尚未飽和,目前可說是中階發展階段,台灣雜誌已具備專業雛形,人才成熟,類型也完整多了,可惜的是,還有很多類型沒做成功,有志者仍可有發揮空間。
 針對台灣雜誌媒體現在所遇到的問題,他認為,台灣雜誌因為銷售量不大,導致零售價格太高,此外,廣告價格偏低、市場滲透率不足也是問題之一。金惟純認為,所謂領導品牌應有至少30萬的銷售量,但台灣的市場目前未出現這樣的雜誌,商周也不過10萬份。
 金惟純指出,目前雜誌的旗艦類型為商業類型,要發展大眾化新聞周刊難度很高,他覺得,要成為成功的雜誌要有清楚的定位,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與培養讀者群,且發行的底限應為30萬份。金惟純表示,商業類雜誌未來必定為兵家必爭之地。
 雜誌媒體集團在大中華市場的發展現況,金惟純表示,台灣人才流失問題嚴重,政治影響經濟,且台灣政府政策讓台灣的人才及資金流到大陸,但大陸卻沒有過來,沒有雙向交流。
 金惟純認為,如果大家談的話題相同,大中華媒體市場是可以成形的,但兩岸喜歡的東西差異很大,非短期就會成熟。金惟純指出,媒體涵蓋範圍為新聞、娛樂、學習,其中以娛樂的整合最快,學習方面則需看類別,新聞方面則呈現最大差異。因此,台灣其實在大陸有很多發展機會,但如果沒在大中華市場佔一席之地,將會呈現邊陲化。
 加入WTO之後,市場開放,但金惟純卻認為不樂觀。他覺得,大陸方面應更開放,媒體還有成長空間。台灣的媒體人若想藉此機會進軍大陸,則應加強自己的實力,因為要和大陸具有相同能力的人競爭,在彼此實力相當的同時,大陸人的薪資比較低,所以台灣應思考自己的獨特性,如何在大中華市場與他人競爭。
 金惟純表示,在大中華市場中,媒體集團化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效果仍有待觀察。若台灣有意要進軍大陸者,應思考大陸中央的思路,且大陸應更開放,藉此以壯大力量,並吸收外界經驗,因此,這或許是外來者進入大陸市場的好機會,而台灣就是外來者之一。
 金惟純認為,大陸市場很適合雜誌發展,未來20年雜誌將成為主流。以商周經驗來說,他認為,台灣市場太小,應對外發展,擴大經濟規模,台灣有優秀的人才與豐富的經驗,但在資金部分卻相當不足,而香港剛好彌補這方面的缺憾,這也是商周會Tom.com合作原因之一。此外,台灣市場較自由是台灣不可取代的優勢。
 他認為,大中華地區台灣媒體人才是最頂尖的,但是很缺乏經營人才,他相當看好大中華地區的平面出版,但可惜的是,雖然平面工作者能力很強,但卻沒有優秀的經營者,台灣應該做的是將台灣的經驗和人才帶到大陸,不要受限於屬地主義,台灣若不立足華文市場,將會被邊陲化。
 至於商業周刊為何能在雜誌業佔一席之地,金惟純認為,在沒有發展成熟的行業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假設與分析,都是錯的,而這些言論是導致很多行業倒閉的原因,因此應回歸本質,從基本面思考,不人云亦云。
-------------------------------------------------------------------------
以下 取自 阿瑪龍期刊網 http://www.amagzone.com/
以下 取自 阿瑪龍期刊網 http://www.amagzone.com/

未來 10年,中國期刊市場細分的步伐還會加快。
▲集團化 :中國期刊刊群的出現是最近3年的事。幾個知名品牌和實力出版機構先後開始擴張並很快形成了各自的刊群。著名的品牌刊群有:《讀者》刊群:《讀者》A/B版、《讀者鄉村版》、《讀者欣賞》。《知音》刊群:《知音》半月刊、《知音海外版》、 《打工仔》、《好日子》、《商界名家》、《企業家》、《財智文摘》和《良友》。《家庭》刊群:《家庭》、《孩子》和《風韻》。《時尚》刊群:《時尚·伊人》、《時尚家居》、《時尚·BAZAAR》、《時尚·先生》、《時尚旅遊》、《時尚健康·女士》、《好管家》、《時尚時間》、《時尚健康·男士》、《嬌點·CosmoGIRL!》、《座駕 》、《華夏人文地理》。《瑞麗》刊群:《瑞麗服飾美容》、《瑞麗可愛先鋒》、《瑞麗伊人風尚》、《瑞麗家居》。
其中最大的品牌刊群是《時尚》刊群共計 12本期刊。其次是《知音》 刊群共計8本期刊。除了以上五大品牌刊群之外,一些實力較強的出版社也在推進"社刊工程",大搞刊群經營。例如中國青年出版社刊群:《青年文摘》、《追求》、《青年文摘·人物版》、《青年文學》、《數碼設計》、《同學月刊》。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社刊群:《中國少年兒童》、《中國少年文摘》、《中國卡通》、《中學生》、《兒童文學》、《幼兒畫報》、《嬰兒畫報》、《我們愛科學》和《知心姐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刊群:《英語學習》、《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文學》、《德語學習》、《俄語學習》、《法語學習》、《中國俄語教學》、《中國英語教學》以及《中國文學》。上海科技出版社刊群:《科學》、《科學時報》、《大眾醫學》、《無線電與電視》、《上海服飾》。
刊群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期刊產業正在走向品牌化、集約化和集團化。 雖然中國至今只有一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的期刊集團——《家庭》期刊集團 ,但以上幾大品牌刊群都已形成集團。而且在這幾個期刊集團中,無論是從子刊數量還是從年營業額上比較,《家庭》集團都不是最大的一個。
集團化的趨勢在中國期刊市場上已經出現。只不過期刊集團化在中國只有幾年的歷史 ,在西方已有幾十年的歷史。
中國期刊集團的數量很少。大大小小加起來不過幾十個。而在美國出版三本以上雜誌的期刊集團有 500個。中國9000本期刊分散在5000多家雜誌社中,平均每家雜誌社運作1.6種雜誌,由此可見,中國期刊集團化的程度很低。  現有中國期刊集團的規模和實力都很小。僅從期刊品種上比 ,中國最大的期刊集團擁有12種刊物,而西方大期刊集團擁有60—80種刊物;若從集團的總發行量和總營業收入上比,兩者差距就更大了。中國最大的期刊集團年營業收入只有1億多人民幣,而德國貝塔司曼集團的年營業收入是200億歐元。
中國目前還沒有真正的跨媒體的傳媒集團。
中國的期刊集團除了數量少規模實力小之外 ,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品牌少。絕大多數期刊集團只擁有一個品牌,而依託這個品牌擴張出來的子刊都還未成氣候;同時擁有2、3個品牌的期刊集團極為少見。而國際大傳媒集團不但擁有幾十個刊物,而且還同時擁有數個品牌期刊。
但中國期刊集團化的趨勢不可阻擋。未來十年 ,期刊集團化的步伐會顯著加快。隨著業外資本的大量湧入和期刊資源的重新配置,在下一輪市場競爭中,有望湧現出幾個擁有幾十種期刊,同時擁有數個大品牌的年營業額超過10億元的期刊集團。這樣的大期刊集團中的多數又將是同時擁有報紙、期刊、電視電臺、網路、出版社的傳媒集團。
▲全球化 :勿庸置疑中國期刊正在走向全球化。但中國期刊全球化的主要表徵不是海外擴張而是海外衝擊。目前,雖然中國期刊界同國際期刊同行的交流日趨頻繁,中國也加入了國際期刊協會;雖然中國各種期刊代表紛紛出國考察,而國際期刊鉅子更是紛紛在華亮相;但中國期刊在海外的發行量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中國9000多本期刊還全部是國內期刊,打進全球期刊市場的國際大刊一本也沒有。與此同時,雖然中國的期刊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雖然政府對國內期刊的政策保護還很多,但是來自海外大刊的衝擊已經愈來愈猛烈。先是潛移默化,後是來勢洶洶。我國期刊廣告營業額的前10名中有8名都是與境外合作的產物。科技期刊和時尚期刊中幾乎已經找不到沒有境外資本或境外大刊版權轉讓的品牌,財經期刊中,國際大刊的衝擊日益強烈;一本在香港出版通過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進來的美國《財富》中文版就輕而易舉地佔據了中國財經期刊廣告收入的榜首,將苦心經營了10年、20年的本土財經期刊品牌遠遠拋在後面。
海外大刊和強勢期刊集團對中國期刊市場的衝擊產生了兩個後果 :一是中國期刊市場的一大塊份額被佔領。二是中國期刊的國際化。這種國際化目前並不表現為走出國門沖向世界(這是以後20年的事),而主要表現在中國期刊的逐步產業化和市場化,表現在中國期刊內容質量和運作模式的逐漸與國際接軌。
目前中國的 IT、科普、時尚類品牌期刊與國際同類品牌的質量已經相當接近;既出現了象《世界服裝之苑》、《牛頓科學世界》這樣的與國際大刊同步的品牌,也出現了象《時尚》、《中國國家地理》這樣中西融彙,本土與國際結合的品牌。中國財經期刊品牌與國際財經大刊的差距較大,但發展勢頭很猛。
國際大刊拿走了我們部分市場 ,但也帶來了寶貴的辦刊經驗和運作模式。正是在海外期刊的衝擊下,中國期刊市場出現了股份制和出版人制,出現了現代營銷和現代發行網路。
中國期刊的全球化還剛剛開始。中國期刊在全球期刊擁有一席之地只是時間早晚的事。中國期刊走向世界靠的不是廉價勞動力而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


取自 阿瑪龍期刊網 http://www.amagzone.com/
取自 阿瑪龍期刊網 http://www.amagzone.com/